鲁艺要闻

新闻公告

鲁迅艺术学院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在延安鲁艺旧址举行

发布时间:2018-04-12浏览量:

410,“鲁艺”迎来80华诞。当天,傅庚辰、田华等文艺大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鲁艺校友、传承院校代表、各界人士相聚在延安桥儿沟鲁艺旧址广场,共同纪念鲁迅艺术学院成立80周年。

这场以“永远的鲁艺”为主题的纪念活动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中国文联艺术研修院共同主办,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延安鲁艺文化园区共同承办。

1938年,在抗日战争最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创办了鲁迅艺术学院这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鲁艺”的成立开启了中国革命文艺教育的新纪元。

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名誉会长傅庚辰,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希胜,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副院长刘绍勇,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沈诚,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张士军,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常务副院长傅亦轩,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张宏,中央电视台新影集团主任郑子,鲁迅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刘晓华,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季惠斌,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会长马海莹,副会长刘嘉绥、江文,以及中央戏剧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中国歌剧舞剧院、陕西省文物局、延安大学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当天的纪念活动。

纪念大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钟顺虎主持,延安市委常委、延安市副市长孙矿玲致辞,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名誉会长傅庚辰讲话,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常务副院长傅亦轩对“2018铸梦计划·延安——纪念鲁迅艺术学院成立暨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发表80周年”活动做出安排。延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靖江,延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柯昌万,延安市政协副主席刘亚宁,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老鲁艺子女回访团一行70人,中国文联艺术研修院一行60人,参加纪念鲁艺成立8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90余名专家学者;中省市各新闻媒体、延安市委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负责人、社会各界人士共1200多人参加纪念大会。

孙矿玲在致辞中指出:我们纪念鲁艺成立80周年,学习和传承鲁艺精神,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老一代革命文艺家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学习老一代革命文艺家拯救祖国于危难的强烈爱国情怀,学习老一代革命文艺家紧扣时代脉搏、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在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中创造文艺历史,让鲁艺精神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傅庚辰在讲话中指出,延安鲁艺作为延安文艺的一支劲旅,她的艺术教育与文艺创作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文艺理论的实践和创新。鲁艺师生创作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时代经典,融入了党史、军史和国史中,成为人民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又一代的鲁艺人沿着鲁艺的道路奋勇前进,谱写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辉煌篇章。鲁艺精神就是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文艺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就是吸收世界上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艺术成果为我所用创新发展的精神。今天,我们重温历史,再度出发,要坚持理想,坚持信仰,不忘初心,不忘鲁艺精神,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道路,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声音,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伟大作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傅亦轩在安排“铸梦计划”活动时指出,本次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传承和弘扬鲁艺精神和延安文艺精神,引导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创作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现实题材精品力作。采用主题论坛、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与延安文艺工作者交流创作,共同开展“纪念鲁迅艺术学院成立暨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发表80周年”演出,走进基层、服务群众。

纪念仪式上,鲁艺老校友、延安时期“白毛女”的扮演者、著名老艺术家田华和乔榛、斯琴高娃、李双江、范迪安、朱琳、王宏伟、吴京安、黄华丽、高保丽、非也、张宏、曲歌、刘倩、李优、沈德鹏等著名艺术家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在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指挥《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时,伴随着著名钢琴演奏家谭小棠激昂的钢琴伴奏,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即兴挥毫书写《保卫黄河》歌词。这些文艺节目都是由鲁艺的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今天的艺术家们将其再现于鲁艺广场,昭示着新时代文艺工作再出发。

纪念大会和文艺节目之后,参加纪念大会的各位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鲁艺校友、传承单位等有关人员移步到西山共植鲁艺纪念林。(记者 许敏)

资料链接:

1938410,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培养抗战文艺干部的高等学府,1940年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1943年并入延安大学,再次更名为鲁迅文艺学院,统一简称“鲁艺”。从19384月至19451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鲁艺成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等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模式,为抗战与建国培养了大批文学艺术人才。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兄妹开荒》《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泥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经典文艺作品,发挥了文艺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团结人民、打击敌人中的巨大作用,为新中国文艺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被誉为新中国文艺的摇篮。1945年底,鲁艺迁往东北、华北等地,参加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新中国成立后,鲁艺师生分赴全国各地,成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骨干和领导力量,创办了一批文艺院校和文艺团体,至今为文艺人才的培养和文艺事业的繁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http://www.yanews.cn/2018/0410/49198.shtml